韩国室温超导研究引发全球围观:股市狂欢,上市公司冷对,论文或撤回
过去的近一周时间内,韩国室温超导研究在网上引发了超高热度的讨论。资本市场陷入狂欢,热议第四次工业革命来了。相关上市公司冷对,纷纷回应并未涉及。而引发这一系列连锁反应的韩国研究团队却表示论文有缺陷,是团队成员自作主张发布的,已要求下架。这意味着这篇论文或被撤回。
超导现象的发现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,也是物理学中的圣杯。然而,发展至今,超导体的实际应用基本局限于磁悬浮等少数特定场景下。原因不难理解,维持材料超导性的极低超导Tc,这对大规模的应用开发来说是一道极大的障碍。如果室温便可实现超导,对人类社会将有重大影响。
受此消息影响,美股一家名为美国超导的公司在周二盘前一度暴涨150%。8月1日A股的超导板块也上演涨停潮,法尔胜、百利电气、永鼎股份涨停,西部超导涨逾7%,联创光电上涨6.3%。8月2日相关个股延续强势。
不过与股价热烈表现不同,相关上市公司纷纷冷对,回应暂无相关布局。
事实上,早在引发外界关注之初,两篇论文其中一篇的作者之一、美国威廉与玛丽学院的物理学教授Hyun-Tak Kim对媒体直称,另一篇论文里存在“许多缺陷”,并且未经他的允许就被上传了。据最新的媒体报道,该研究的另一名成员也对外发声。
两篇论文的第一作者均为韩国量子能源研究中心的Sukbae Lee,其对媒体最新表示,研究团队并未准备好发表论文,但另一成员在未征得其他作者同意的情况下,就擅自发布了论文,团队目前正向arXiv要求下架论文。截至目前,预印本系统arXiv上两篇论文尚未下架。
日前,韩国量子能源研究中心、高丽大学等团队的研究人员在arXiv发表两篇论文(未经同行评议),宣布成功合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室温常压超导体,即在常压条件下,一种改性的铅-磷灰石(命名为LK-99)能够在127℃(Tc≥400k)以下表现为超导体。他们在论文中称,“我们相信,我们的新进展将是开启人类新纪元的全新历史事件”。
短短几天内,该消息迅速从科学界发酵至公众领域,热议的焦点主要在于“等一个真相”。毕竟,在韩国团队之前,美国罗切斯特大学Ranga Dias团队今年初发布的室温超导研究疑云尚未消散。
让此次事件更添疑云的是,新研究实际上关联到两篇论文。从时间线上来看,第一篇提交于7月22日7时51分,第二篇则于7月22日10时11分提交,两篇提交时间相差不足2.5小时的论文均发表在预印本系统arXiv,尚未经同行评议。两篇文章作者人数不同,但有两位重合。
不过,尽管Sukbae Lee最新称并未准备好发表论文,但实际上研究团队在今年4月还将相关研究发表于Journal of the Korean Crystal Growth and Crystal Technology。部分作者还曾于2022年8月申请了LK-99的专利。Sukbae Lee同时提到,最新这项研究其实是针对今年4月发布在韩国期刊的超导体论文的补充。
针对韩国团队此次提出的室温超导体LK-99,全球热议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实验室进行重复实验。7月31日下午,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研究人员在arXiv上提交了相关论文,他们得到的样品X射线衍射图谱和韩国团队一致,但他们的研究同时表明,在改性铅磷灰石中存在室温超导体的说法可能需要更仔细的再研究,特别是在电传输特性方面。
而也在7月31日下午,美国伯克利劳伦斯国家实验室的研究人员也在arXiv上发布了原子晶格计算物理模拟计算研究论文,他们对铜取代磷灰石进行了密度泛函理论计算,发现其中存在一种能跨越费米能级的平坦带,这种结构在已知的许多高温超导体中也存在。
100多年前,荷兰物理学家昂内斯为人类打开了超导这扇大门。1911年,昂内斯在研究中发现,当温度降到4.2K以下时,金属汞(Hg)的电阻突然降为零,而这并不是任何实验上的纰漏导致的。自此,汞成为了科学家发现的第一个超导体,其超导Tc为4.2K。所谓的超导Tc即超导转变温度,也就是超导体由正常态进入超导态的温度。
在过去的100多年时间里,超导领域始终处于不断探索的途中。一条道路指向超导Tc,使其无限接近便于实际应用的室温;另一条道路则在于持续深入地挖掘超导背后的机理。
免责声明:该文章系本站转载,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。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、消费建议,仅供读者参考。